打印

[架空历史] 盛唐风月(12月26日 更新至"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群情激愤”)

0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御前争桃子

  漠北支柱?国之栋梁?这话骗谁呢!

  天子背后,高力士将君臣二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可是,他也着实无奈。天子分明已经起了疑忌之心,杜士仪如果回京的话,宰相肯定是当不成了,如果当个空头兵部尚书之类的,很可能会如同当年的王晙,现在的韦坚这样,随随便便一个名头就会左迁,李林甫也不会放过他。而留在漠北,即便不能再兼领朔方以及河东二节度,可至少能够暂时可保无虞。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李隆基终于放了杜士仪告退之后,不远处一直没吭声的李林甫却趁着下头锣鼓喧天走近了天子,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陛下,恕臣刚刚一时耳尖,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杜君礼向陛下举荐窦铭接任河东节度使?如果是从前,此事自然分毫问题也没有。可如今东宫虽无太子妃,张良娣却也出自窦氏。韦氏前车之鉴仍在,恳请陛下多多考虑。”

  这语带双关的话登时听得高力士眉头倒竖。李林甫竟敢当着自己的面,向天子挑拨离间,硬是要把太子和杜士仪搅和在一块?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张良娣这个人是他受李隆基的托付去挑中的!他正踌躇该怎么开口回击李林甫,却只听这位开元以来执政年限最长的宰相不慌不忙地说道:“至于外人节度河东,想来陛下也不放心,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虽出身胡人,却忠心耿耿,若让他兼领河东,一定会为陛下兢兢业业守御国门!”

  “简直是荒谬!”

  出乎高力士的意料,跳出来和李林甫打擂台的,并不是刚刚也一直在天子身边最近的人群中,和杜士仪颇有往来的御史大夫裴宽,而是御史中丞杨钊!

  这位新贵分毫没有理会李林甫那犀利如刀的视线,不慌不忙地上前说道:“陛下,范阳、平卢,两镇加在一块,所辖兵马已经有十二三万,更何况直面奚人和契丹,身为节帅已经需要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哪里还有精力再加上一镇?更何况,之前以杜大帅王大帅二人战功赫赫,也不过节制两镇,三镇节度使可还从未有过。安禄山常年在河北道,对河东道并不熟悉,就算如今的河东节度副使窦铭不宜为节度使,也有的是别人适合。”

  李林甫脸上恼火,心里却反而乐开了花。安禄山去向杨玉瑶摇尾巴,分明是已经在留后路,他如今这样拼命为其争取河东节度使一职,与其说是为了壮大安禄山的实力,还不如说正是想招来别人的反对。此时此刻,杜士仪是退场了,可安禄山却还在!果然,当他的目光瞥向不远处的安禄山时,就只见这个大胖子正满脸怒色地死死瞪着杨钊,眼神中尽是怨气。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顺着杨钊的口气问道:“那杨中丞认为谁适合?”

  尽管杨钊之前在杜士仪手中吃了个大亏,可刚刚看到杜士仪主动请辞河东朔方二节度,分明已经日暮西山,自己与其去撕咬这个对手,还不如先把精力集中在李林甫身上。于是,他微微一笑后,便冲着李隆基深深一揖道:“陛下,如果臣没记错的话,当年裴忠献公还在世的时候,曾经对李相国信赖备至,褒奖有加,如今裴忠献公去世多年,所出一子也已经过世,而孙儿还小。然裴忠献公族弟裴休贞素来忠勇,如今正任代州都督,何不以他节度河东?”

  李林甫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他只以为杨钊根基浅薄,夹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到时候杨钊提一个,他驳一个,转瞬间就能让其体无完肤。可杨钊第一个就举荐了裴光庭的族弟裴休贞!如果是别人也就算了,可谁都知道他当初是裴光庭的谋主,能有今天,多亏了裴光庭的提携和信赖,更不要说裴光庭的夫人武氏还曾经和他有过一腿。如果他大力反对这么一个人,士林的唾沫星子他不怕,可天子对他的看法才是他最担心的!

  所以,他只能故作轻蔑地说道:“为官岂能徇私情?更何况,裴休贞昔日和杜君礼颇有私交……”

  “裴都督昔日曾经替中眷裴氏宗堂去代州替人收拾烂摊子,和杜大帅只打过一次交道,如果这也算颇有私交,我当年在蜀中时,还曾经替杜大帅奔前走后,这又算什么?我之前还曾经因为一时莽撞得罪了杜大帅,陛下申斥罚俸之后,我也有所悔悟,不敢因私废公,可相国如今这话,敢说是一腔公心?”

  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被杨钊这样顶撞,李林甫只觉气怒攻心,可众目睽睽之下,他怎甘心就此落败,面上虽毫无愠色,可言辞却针锋相对,竟是就这么和杨钊相争了起来。可是,从前他有王鉷和杨慎矜两个最擅长言辞的,吉温和罗希奭亦是得力臂膀,如今吉温已死,王鉷杨慎矜在杨钊的阴谋下同归于尽,罗希奭在今晚的花萼相辉楼上甚至排位异常靠后,女婿张博济亦是如此,他竟只能靠自己一个来应付气势正盛的杨钊。

  这一幕,右相陈希烈看在眼里,脸上依旧犹如平日一样老神在在,仿佛正在发呆,心里却飞快地计算了起来。

  他这个应声虫似的宰相,已经当得太久了,是不是也应该趁着如今这机会活动活动?

  花萼相辉楼上,一片刀光剑影,花萼相辉楼下,百戏热闹,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没有任何人会知道上头正酝酿着一场莫大的风暴。而已经悄然下楼,并从金明门出宫的杜士仪,见虎牙迎上前来,他就轻松地说道:“如今卸下重担一身轻,让别人去闹吧,越热闹越好!”

  “大帅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尽管杜士仪在回京的路上,就已经下定决心丢掉朔方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这两个无数人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虎牙却仍旧有些不甘心。此刻为杜士仪加了一件大氅,他陪着其往外走时,嘴里就低声说道,“郭子仪虽说曾受大帅知遇之恩,可到了异日那关键时刻,他真的就会一心向着大帅?不是我不信郭子仪,朔方节度使之位,仆固怀恩比他更合适!”

  当初虎牙还对乙李啜拔和仆固怀恩父子的关系颇为提防,如今却对自己举荐仆固怀恩,杜士仪自然知道,在之前对回纥的那一仗中,仆固怀恩率领先锋牢牢拖住了回纥大部分的注意力,这才是赢得其尊敬和信赖的关键。相形之下,出身官宦世家,武举及第,在他之前就在朔方军中多年的郭子仪,自然而然就及不上仆固怀恩来得让人放心。

  他停下了步子,冲着虎牙微微摇了摇头:“有些事情,多想无益,怀恩若离开安北牙帐城,我岂不是自断一臂……”

  这话还没说完,他就只听花萼相辉楼上突然传来了一个优美的歌声。尽管楼下喧哗震天,可在那穿透力极强的歌声之下,那些喧嚣声渐渐低了下去,到最后竟是鸦雀无声,只余下那天籁之音在夜空中徐徐飘荡。尽管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听到念奴的歌声,可等到一曲听完,四下里彩声雷动,欢呼震天之际,他还是忍不住赞叹道:“绕梁三日,不外如是。”

  如此一首仿佛荡涤人心的曲子唱完,虎牙也没那么纠结于杜士仪不得不放手朔方河东两镇了。想想也是,太宗年间固然有侯君集谋反,可侯君集却还去煽动了废太子承乾;高宗年间长孙无忌的所谓谋反罪名就根本是假的,即便是武后当权期间,除却越王李贞反叛、徐敬业骆宾王之乱,其余像样的大臣或是武将造反一件都没有,而且但凡造反,全都是拉起虎皮做大旗。更不要说开元到天宝,造反谋逆的大多都是脑子发昏的人。

  而历朝历代以来,即便天子无道,率先揭竿而起的也往往全都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莫做出头鸟!无论有多大的异心,大义名分都是不能丢的!

  同样在花萼相辉楼上,太子李亨却压根没资格,也不敢去掺和御前那场争执。李林甫硬是把杜士仪往他身上扯,他曾经一度吓得魂都没了,等发觉情势并不像他预料到的那么糟糕,他方才渐渐平静了下来。今天这种场合,原本只有太子妃有资格出席,可张良娣仗着是天子的表外甥女,出现在这里时,没有人说一个不字。故而见夫婿面色微白,张良娣便低声说道:“三郎,你如今臂膀尽断,陛下应该不会对你如何。”

  李亨后宫之中的女人大多都已经不年轻了,故而年轻貌美的张良娣对他来说,可谓是可以解忧的良药,听到这劝慰,他就轻松多了。眼看李林甫竟是渐渐落了下风,他甚至不禁生出了几分快意。可一想到杨玉瑶还有生育能力,他的眉头就又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三郎也不用担心杨淑仪,她在宫外可还有个儿子,陛下能给她一个名分就了不得了,即便她有儿子,也当不了太子!而三郎只要有这储君名分,有朝一日就能够号令天下,所以,还请只管放宽心!”张良娣素来胆大,既然成了东宫妃妾中最高的良娣,她自然也有自己的野望。因此,三言两语安抚了李亨之后,她便悄声说道,“三郎如今要做的并不是广结援图自保,而是让陛下觉得平庸无害。”

  尽管心里分外不甘心,但李亨想想李瑛的遭遇,想想自己痛失韦妃和杜良娣,而韦家和杜家几乎被连根拔起,他不禁垂下了眼睑。

  忍字头上一把刀,他还要等多久?

  李亨在心里哀叹之际,御前的嘴仗终于告一段落。

  李林甫再也维持不住滔天怒意,恶狠狠地瞪着杨钊,而杨钊则是笑得从容自若。因为,他提出的新任河东节度使人选裴休贞,就在刚刚竟是通过了!他根本不在乎裴休贞是不是和杜士仪有关系,关键的是,他终于当众又赢了李林甫一次!

  尽管李隆基又伸手召了安禄山来,好言抚慰了几句,可今天这一幕戏剧性变化却已经有无数人暗暗记在了心里。

  此一时彼一时,朝中恐怕要变天了!

TOP

0
  第一千零六十章 儿女之孝

  杜士仪力荐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至于窦铭,他只是顺嘴那么一提,横竖节度使缺位,以节度副使递补,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成与不成只在天子决断。他又不是神仙,只隐约觉得李林甫应该会跳出来反对,而杨钊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却没想到会演变成那样一场针锋相对的较劲,而且最终杨钊竟然胜过了李林甫所以,当确切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便明白,杨慎矜和王双双落马的后续效应终于显现了出来。

  问题不在于杨慎矜和王双双获罪身死,问题在于,人人都认为杨慎矜和王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可事到临头李林甫连心腹都保不住,这个说一不二的宰相显然已经走下坡路了,这时候谁还会依附上去?要不是罗希秉乃是李林甫女婿张博济的表外甥,说不定也会另寻门路。

  至于杜士仪请辞二节度一事,朝臣们固然私下叹息一代新人换旧人,昔年风光无限的杜士仪也走了下坡路,可民间百姓们的看法却是截然不同。有的说杜大帅虚怀若谷,不好名利,有的说杜大帅成全部将诸如此类云云,当初他在天子面前那所谓为国镇边疆的豪言壮语,更是蔚为流传。就连杜士仪长年和妻儿家眷分居两地这样的家事,也成了长安军民百姓扼腕叹息之事。

  “既然杜大帅儿女都留在长安,何不奏请带上夫人随行漠北,也好有个照应?”

  “杜大帅又没有双亲需要奉养,若是夫人愿意同行,自然应该成全”

  如是声音渐渐传开之后,当杜士仪自己得知此事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民间盛赞自己让出朔方河东二节度的高风亮节,他能够预想到,因为这是自己刻意去让人去宣扬的。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日后在他受到攻击的时候,就可以将这种风评引导到另一个方向。可是,这种风潮渐渐蔓延到了王容身上,他就有些始料不及了。他当然希望妻子能够伴随在自己身边,可这种事情千难万难,更何况这就意味着,杜仙蕙和杜幼麟姊弟就得自己留在长安,他如何放心得下?

  此刻正是他打算启程前夕,他正在书斋中对留守长安的于将交待事情,门外突然传来了承影的声音:“大帅,不好了,夫人在寝堂大发脾气,要责罚二位郎君和娘子”

  一听这话,杜士仪登时大吃一惊。王容虽是严母,但对于三个儿女也从来不会动辄发火责罚,更何况是三个人一起。一瞬间,他隐隐约约猜到了这几日外间那些流言的来历,二话不说就立刻出门赶了过去。才刚到寝堂门口,他就只听得里头砰的一声,显然是王容一怒击打了扶手。

  “你们如今一个个都大了,翅膀硬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声不吭就自作主张,简直是胆大包天还不肯说么?到底是谁出的主意?”

  尽管前来通风报信的承影急得脸色通红,跟随在侧的于将亦是满脸不安,杜士仪踌躇了片刻,却站在门口,没有立刻进去。在里头又是久久一阵沉默之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又急又快的声音:“阿娘,是我的主意,和阿兄阿弟都没关系”

  “蕙娘,你少胡说八道,明明是我的主意,是我不忍心看着阿娘一直在长安独守空房……”

  “阿兄,你的脾气谁都知道,就别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了阿娘,我实话实说,是我知道你常常半夜三更辗转难眠,泪湿枕巾,这才和阿兄阿姊商量之后,定下的这么一个主意,要打要罚,全都在我”

  听到里头三个儿女争先恐后地认错,杜士仪长叹一声,伫立片刻后,他却没有进屋子,而是转身回了书斋。于将和承影见此情景,不禁面面相觑。听到寝堂里头没了声音,于将顿时讷讷问道:“这下怎么办?这么大的事情,大帅怎能不管?”

  “大帅也许也觉得两难。两位郎君和娘子也是为了父母着想,可这事情做得太过火了,万一被人举发上去……”承影说着就突然止住了,脸上露出了难以名状的担忧。

  寝堂之中,王容并不知道杜士仪已经来过,却在门外打了个转就回去了。她恨铁不成钢地盯着地上直挺挺跪着的三个儿女,想要疾言厉色斥责他们不懂事,可想想他们刚刚争先恐后自认是主使,她这满腔恼怒又不由得烟消云散。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突然苦笑了一声。

  “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你们都不是小孩子了,应当明白这一点”

  听到母亲口气显然松动了不少,杜仙蕙登时大喜。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自幼又被送到长安玉真观中,拜入玉真公主门下,因此父母凡事都会更宠着她一点。她见状冲着两个兄弟打了个眼色,连忙膝行到母亲身前,一把抱住了她的膝盖。

  “阿娘,我们也是想着,不久之后,就连阿弟都要成亲了,我们都有人照顾,可届时阿爷阿娘一个在安北牙帐城,一个在长安,孤苦伶仃,夜里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再说了,阿爷在漠北位高权重,说不定哪个不长眼睛的酋长给阿爷送上十个八个美人,万一阿爷把持不住,给我们添上十个八个弟弟妹妹可怎么办?”

  这话说得娇软,却又有些蛮不讲理的味道,王容顿时给气乐了。可她这一闪即逝的笑容,却给了杜仙蕙很大的信心。她紧跟着摆事实,讲道理,言说有自己和弟弟留在长安,杜广元又远在西域,杜家又没有再上头的长辈,母亲跟去照拂父亲是再合理不过的……到最后,她就只见母亲那双素来看事明晰的眼睛突然紧紧盯着自己。

  “蕙娘,广元素来不是那么多鬼主意的人,这事情是你和幼麟想的主意吧?”

  没想到竟然被母亲一言戳穿,杜仙蕙顿时有些心虚。这时候,杜幼麟一把拦住还要辩解的兄长,上前和姐姐并肩跪在了母亲的身前,竟是一言不发地默认了。面对这一幕,王容长叹一声缓缓起身,先是将身前的一双子女揽在怀里,随即又松开他们,走到了杜广元跟前,摇摇头道:“你身为长兄,不拦着他们胡作非为就罢了,竟然还和他们一个鼻孔出气”

  “我只是觉得……”杜广元犹豫片刻,终究还是抬起头实话实说道,“蕙娘说,阿娘留在长安,别人说不定会用阿娘来对付阿爷,而阿娘如果在阿爷身边,阿爷就再没有后顾之忧。我们都已经长大成婚了,将来会自己照顾自己,而阿娘不能没有阿爷”

  这番话听上去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可王容哪里听不出来孩子们的拳拳心意。她默立在那儿好一会儿,突然醒悟到,寝堂这么大动静,杜士仪却迟迟没有现身,绝不会是不知道,而可能是过来之后,却又悄然离去。她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想的,可更担心的却是外头的反应。想到这里,她索性撂下三个儿女,自顾自地大步出了寝堂。当她来到书斋时,却只见龙泉正从里头出来,见着她时连忙行礼,继而就匆匆去了。

  “来了?”见妻子进门,杜士仪便欣然站起身来,“审出个子丑寅卯了吗?是不是蕙娘和幼麟联手出的主意,又撺掇了他们阿兄?”

  “说得就好像是你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似的”王容见杜士仪没事人似的,不禁忧心忡忡,“外头那么多议论,万一被人利用……”

  “当年赫赫有名的房玄龄,妻子还有明饮鸩酒,实为喝醋的美谈,如今我家儿女为了父母能够团圆,出此下策,顶多只是一桩口舌官司而已,我既然自曝其短,别人还能如何?”杜士仪微微一笑,随即把妻子揽在了怀里,“还是他们提醒了我,还可以用这么一招。我都已经请辞了朔方河东二节度,如今请求把夫人带去任上,以便照顾,难不成陛下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成全我?”

  正如同杜家这场风波似的,对于外界那些传言,自然有的是人留心。可杜士仪抢在有心人发难之前,一道奏疏递上去替儿女请罪,直说是他们担心身在漠北的父亲,希望母亲能够随侍照应父亲起居,请天子宽宥他们年轻不懂事。临到末了,他方才隐晦地暗示,自己和妻子的婚事乃是出自上裁,多年琴瑟和谐,如今分别多年,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实在是思念十分,甚至还在奏疏末尾附了一首闺怨诗。

  当高力士把奏疏转呈天子,又添油加醋地说奏疏上仿佛有墨迹晕染开的迹象,分明暗示杜士仪竟是洒泪拟奏疏时,李隆基登时又好气又好笑:“朕还是第一次知道,杜君礼他竟然还是个情种好吧,当年他的婚事是朕主张的,如今他既然口口声声少年夫妻老来伴,朕就准了他,再给他个好处,这次他就等到他那幼子成婚之后,再带着他那夫人启程回安北大都护府”

  看在杜士仪能够知机地请辞河东朔方二节度的份上,这么点小事他就不计较了

  天子金口玉言,高力士立刻把这话散布了出去,那些只不过刚刚蠢蠢欲动的小心思立刻被打压了下去。当消息被送到杜宅之时,寝堂中跪了大半天,腰酸腿软的杜仙蕙顿时高兴地欢呼了一声,紧跟着便瘫软在了弟弟怀里。见杜幼麟同样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她便没好气地在弟弟额头上戳了戳。

  “这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你哭什么啊阿兄,你说对不对”

  “对,对”杜广元连着附和了两个字,紧跟着便喜笑颜开道,“这次多亏了你们的好主意,否则阿娘还不知道要在长安苦守多久不过,还是幼麟运气最好,我们成婚的时候,阿爷可都没赶上”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5 08:00